
「餅乾鏡」可說是可換鏡相機玩家最期待的「玩具」,特別是搭配旁軸造型的機身時更能凸顯這類鏡頭的優勢,過去的鏡頭廠都曾推出所謂的「餅乾鏡」,不過都有幾個小遺憾…例如僅支援手動對焦、再來就是厚度降不下來。Viltrox 在去年推出的「Viltrox AF 28mm f/4.5 FE」則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,首先它的焦段及光圈組合十分討喜,再來支援自動且採用全金屬鏡身,厚度僅 15.3mm、重量僅 60 公克,可說是全幅餅乾鏡的新標竿,就算是搭配 APS-C 機身也不違和!

坊間看過不少 DIY 達人會將機身蓋挖洞,接著塞入「拋棄式即可拍」的塑膠鏡頭,再用三秒焦來固定完成,這種土砲精神值得鼓勵,總價應該千元以內就能搞定,甚至還有人直接將這當作一門生意;不過真的只能作為玩票性質使用,真的想記錄生活的話肯定不會想裝上它。如果提到 E-Mount 餅乾鏡的始祖,免不了想起約十年前吉姆所評測過的「Lomo LC-A Minitar-1 Art Lens」,雖然當年這顆是 Leica M-mount,不過加上轉接環後的體積同樣輕薄,加上旁軸鏡頭的手動對焦方式,操作起來效率出奇的好,只不過當年單鏡的定價在萬元以上,說真的很難吸引到 E-mount 玩家的關注,不過可玩性是相當高的!
Viltrox AF 28mm f/4.5 FE 厚度僅 15.3mm,拿在吉姆手上更能感受出它的輕巧,但也因為超薄鏡身的緣故機身無法再提供 AF/MF 切換鍵與對焦環,外面這圈純屬增加手感,並沒有辦法轉動。60 公克的重量相信也沒有其它 AF 鏡頭能出奇左右,期待 Viltrox 能推更廣的餅乾鏡頭給 APS-C 機身使用。

我用 S24U 裸機來跟 Viltrox AF 28mm f/4.5 FE 比較,應該就不難理解這顆餅乾鏡的輕薄程度。

Viltrox AF 28mm f/4.5 FE 的光學結構為 6 群 6 枚,其中包括 2 枚非球面鏡片與 2 枚 ED 低色散鏡片,擁有 28mm 的小廣角就算搭配 APS-C 機身或從直接從全幅切換 APS-C 格式,也還有 42mm 的中焦距可用,使用彈性相當廣。
鏡頭上標示光圈 f/4.5,其實這就是它的固定光圈,因為這顆鏡頭結構精簡取消了傳統的光圈葉片,f/4.5 的設定在拍攝半身人像時還是能獲取「淺景深」,拍風景時景深又不會過淺。另外搭載高清奈米多層鍍膜,前鏡頭也做了防水防污處理。
Viltrox AF 28mm f/4.5 FE 捨棄傳統鏡頭蓋採用撥桿「滑蓋開關」的設計,更適合這顆隨身攜帶的鏡頭,不論是拍攝前或拍攝後都能更隨性,且不用擔心鏡頭蓋弄丟。這顆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32 公分,大倍率僅 0.11x 是小小遺憾,若能善用機身的 APS-C 模式便能有效的拉近拍攝距離(1.5x裁切)。

一條 PD 背帶掛著這組合邊走邊拍或是騎單車街拍,都是相當輕鬆的組合,有自動對焦可以單手完成拍攝動作,畢竟連光圈都沒得調、操作上毫無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