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唯卓仕Viltrox AF 135mm F1.8 LAB鏡頭橫空出世,靠著紮實的用料和旗艦的規格殺出重圍,很多人都在猜:LAB系列下一顆鏡頭會是什麼規格?雖然唯卓仕已經有大概的路線圖,但畢竟35、50、85都是兵家必爭之地,競爭都異常激烈。

而答案來得就是這麼快──這次的主角是 Viltrox AF 35mm F1.2 LAB

提起35mm這個經典小廣角焦段,各家鏡頭都不少,但敢做到F1.2大光圈的卻屈指可數。畢竟要在廣角視角下兼顧超大光圈和畫質,光學設計難度堪稱”地獄級”。

但LAB系列本就是唯卓仕探索尖端技術的試驗場,這次他們直接把光圈推到F1.2,同樣塞進了自主研發的HyperVCM馬達、能自訂開機動畫的小彩屏。

而我們更好奇的是:在35mm這個既考驗光學素質又考驗實用性的焦段上,這顆”超高規格”鏡頭到底能不能扛住我們大量拍攝的考驗?嚴格審核畫質的話會不會翻車?雙重浮動對焦的速度夠不夠快?新加入的「超級非球面鏡片」效果如何?帶著這些疑問,我們把這顆鏡頭裝上了相機…

 

★點我複製 35/1.2 專用折價卷★

外觀設計

這顆唯卓仕AF 35mm F1.2 LAB整體設計上跟之前的135LAB基本上一致,不過這個螢幕凸起的樣式和兩個連在一起的fn按鍵,讓我們想到了唯卓的16mm F1.8。

AF/MF撥桿、CLICK撥桿的位置也一模一樣。

說回體積重量,作為35mm F1.2,體積重量做到如此其實已經不錯了,當然不如說這已經是同類產品裡最輕的了(其他的都超過了1kg)。
前後晃動時會有一點點響動,這是由於它採用了Viltrox自研的HyperVCM 馬達,電磁馬達靠通電來控制它的位置,所以在未通電的情況下晃動會有輕微聲響,這是正常現象。本次也是直接掛了4個HyperVCM⻢達,這讓它的對焦性能和速度都全方位升級。
鏡頭直徑標稱89.2mm,我們實際測量在手握持最寬處大約86mm,在鏡頭口突起處大約89mm,屬於是反向虛標了。
鏡頭前組口徑77mm,向內還能看到同樣用VCM馬達驅動的光圈葉片。
它採用了10組15片的光學結構,而從鏡頭結構來看,它應該也採用的是雙浮動對焦組,這樣的設計能讓近攝表現好很多。特殊鏡片用的非常多,ED鏡片5片,高折射率鏡片3片,除此以外,結構圖上還多了兩片”超高精度非球面鏡片”,其實這個鏡片唯卓仕叫它UA鏡片(超大口徑超高精度非球面鏡片Ultra-Large&PrecisionAsphericalLens 的像素超高精度非球面鏡片Ultra-Large&PrecisionAsphericalLens 效果的低精度質量。
這次的對焦環和控制環的質感都有所升級,潤而不鬆,手感非常好。因為本次是索尼E卡口版本,所以控制環是主要作為光圈環來使用,後期有Z卡口版本時還可以自訂功能。
螢幕和FN按鍵整體來講跟前代LAB、16mm F1.8的使用方式是一致的,可以自訂設定快捷功能,也可以透過Viltrox Lens APP進行更多設定。
當然,螢幕我們到手第一時間就做了自訂~
最後我們還是把規格表放在下面,大家可以看看。
★點我複製 35/1.2 專用折價卷★

理論測試

這支35mm是E卡口的,我們採用E卡口最高像素的α7R5進行測試。

001 解析度測試

在解析度測試中,用6100萬像素會有一點點優勢,再加上唯卓一直以來已經做的非常好,我們評判會更加嚴苛。
實測來看,這顆鏡頭在F1.2時中心就已經有相當高的解析度表現,縮到F1.4還有進一步提升,而來到F2和F2.8基本上就到了這個鏡頭最銳的光圈擋位下。邊角可以看到有一些暗角影響,但全開即銳是沒有問題的,同樣到F2.8時進入這個鏡頭的銳度峰值。如此大光圈高性能鏡頭再加上高像素機身,衍射和畫面變軟自然也是來的更早,F8往後能看到銳度衰減,不過在F16時都依然不算太差。
對照MTF曲線來看,與我們測試結果比較接近,基本上就是頂到極限的銳利度了。

002 虛化測試

它的F1.2當然是能帶來非常大的虛化量,在光圈全開時,大約中間1/3位置是完全圓的光斑,週邊雖有一定貓眼狀但也還不錯,到F2.8時基本上90%畫面都已經圓形光斑。有11片光圈葉片設計,所以在小光圈時也基本上看不到多邊形。從光點品質來看,由於UA鏡片等多方面設計,基本無明顯洋蔥圈,並且比較純淨。焦內外過渡方面,由於解析度很高,所以過渡區不算很長,這樣有利於凸現”立體感”,整體焦外也非常柔和。
這裡我們再放一張全開下的邊緣截圖,方便大家觀察:

003 畸變測試

鏡頭僅有非常輕微的枕形畸變,對日常拍攝幾乎沒有影響,後續也會出它的配置文件,所以完全不用擔心。

004 暗角測試

它在最大光圈F1.2下有一定可見的暗角,在收縮至F2後暗角減輕了相當多,至F4後暗角表現就已經無影響。這種暗角程度,在F1.2光圈鏡頭中也屬於主流水準,是完全OK的。

005 色散測試

使用500W的攝影燈直射金屬餐具,並且極近攝,將金屬餐具位於畫面左下側,並極限裁切放大。這顆鏡頭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中,最大光圈下在焦外也僅出現比較輕微的色散(色球差),呈前焦紫色,後焦藍綠色,在F1.4時稍減輕,到F2基本上就不太影響。我們認為這個跟唯卓仕不是絕對追求解析度而是兼修焦外柔和相關,保留了一定的球差讓焦外更柔和,而近攝會繼續增加這部分。

006 呼吸效應測試

這顆鏡頭呼吸效應還是肉眼可見的,我們為了讓測試時呼吸效應顯得更加明顯,我們使用了大光圈,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看到的更清晰。實際上這個呼吸效應表現也還算是主流水準了,在拍攝中並不會影響什麼。一般來說大光圈的影片拍攝也感知並不會太明顯。

007 對焦測試

對焦測試我們分別測試它的對焦行程的速度和追蹤的能力。對焦速度主要使用AF-S進行近遠點測試,透過測試可以看到4馬達的對焦速度極快,基本上指哪打哪。 (注意此為升級了韌體版本後的效果,在升級前還是有一點點猶豫)

而連續對焦的測試中也完全沒有問題,可以說每一幀都完全鎖在人上,並且從全身到頭部到眼睛的追焦距離和精度也都沒什麼問題。(下面動圖有20%加速以確保圖片大小能正常上傳)

008 眩光鬼影測試

我們這次使用了亮度更高的30W的點光源燈取代先前使用的手電筒,會比之前要求更高。在沒有遮光罩的情況下,我們還是能在整個範圍內看到比較明顯的鬼影,也有輕微眩光情況,在35mm這個焦段下這個屬於比較主流的水準。相較於唯卓仕的AF 50mm F2.0 Air要稍弱一點,果然做超大光圈還是比較複雜的。

009 色彩傾向測試

使用5600K的攝影燈直射進行主觀色彩傾向測試,相機設定STD+固定色溫。可以看到整體色彩表現與索尼傾向基本一致,不過膚色會更加通透紅潤,顯然非常適合人像的拍攝。藍色飽和度較高,綠色飽和度相對低一丟丟,比較類似現在大家的美感方向。

★點我複製 35/1.2 專用折價卷★

實拍體驗

從理論測試來看,這支鏡頭在各方面都表現不錯,那一起來看看實拍如何~
狗崽好友正好拿它去了日本一趟,F1.2的光圈就是能治好天氣不好​​時的出片能力。
東京天空陰雲密布,正好看看這種情況下的鏡頭解析力。
@陸不喝拍攝

極限放大邊角的畫面也可以看到在這種情況下邊角依然強大,似乎每個窗口裡的細節都能看清楚。

而F1.2的大光圈在掃街時更是能帶來”氛圍感”和”立體感”,可以看到焦點是設定在扭蛋機上的,而在這個距離下,人身上的圍巾則顯出過渡區到焦外的效果,這使得畫面的立體感和氛圍感立刻增加非常多。
@陸不喝拍攝
當然大光圈還有一個更直接的效用,增加進光量。我們為了盡可能的提高快門速度,這張照片用了1000ISO,但由於大光圈,其表現還是不錯的。
@陸不喝拍攝
在更大光比的情況下,也可以看到整個色彩過渡非常順滑,且高光幾乎不可見眩光鬼影等,雖然在理論測試中因為測試比較極端還會出現,但在實拍中確實並不明顯。
@陸不喝拍攝
來看看極限工況的近攝情況,可以看到焦外表現非常柔和,近距離下過渡區也能看到相對欠矯正,這就是唯卓仕對這個鏡頭的理解所在了。而在這樣的場景,也有完全足夠的清晰度,讓我們放大。
放大以後,是不是分毫畢現了~
如果我們縮一點點光圈到F2.8,也就是最銳的地方,來看看這比較重慶的味道:紅辣椒。在這個光圈下,能較好的將主體部分的內容全拍實,而虛化掉週邊不需要的內容作為氛圍感存在。
也許你可能感受不夠直觀,我們來個放大,再看看,你能找到這在上圖是哪裡嗎?怎麼樣,這個銳度夠不夠?
當然,35mm還得來點傳統意義上的街拍,大光圈加近距離,直接把畫面的”立體感”拉起來了,當然,銳度也完全不含糊,最終照片信息量非常豐富,要知道這些照片可不是越乾淨越好,而是訊息量越多越好。
放大的資訊量:這個眼神,清澈又混濁,實在是包含太多了。

結論

這顆鏡頭的出現,徹底撕掉了「中國鏡頭只能將就」的標籤—— 台幣2萬初頭的價格,給的卻是「超旗艦」的體驗。當F1.2超大光圈、自研VCM馬達、雙浮動對焦這些技術被塞進一枚這樣的鏡頭時,我們終於可以說:中國產鏡頭的“性能焦慮”,該治好了。
全開F1.2即是“戰鬥狀態”,焦外散景過渡絲滑,甚至能隱約看到古典的油潤感。銳利度方面也是完全沒有問題,搭配高像素機身非常細膩。它不是什麼“性價比之選”,而是用旗艦性能重新定義“中國產鏡頭”的存在——從此,平價與妥協再無必然關聯。
狗崽覺得,唯卓仕的LAB系列,從135mm F1.8 LAB到這支35mm F1.2 LAB,短短半年時間,他們證明了中國產鏡頭不僅能“平替”,更能“超越”。當友商還在卷千元級市場時,唯卓仕用自研馬達、浮動對焦、數據交互這些硬核技術,在高端賽道劈開了一條血路。
那麼,扎心的問題是,85和50什麼時候會端上來呢?
優點:
1.國產第一顆自動F1.2鏡頭
2、優秀的畫質,並且保留了一定的球差以增添”味道”
3.VCM馬達對焦速度極快
4.目前同型最輕的35mm F1.2
缺點:
1.對焦辨識上偶爾稍微有點猶豫

圖片樣片| SAMPLE IMAGE

★點我複製 35/1.2 專用折價卷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