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先前唯卓仕推出了三顆Air系列的鏡頭時,狗仔就猜測唯卓仕必然將其繼續拓展,打造成一個更完整的系列。果不其然,唯卓仕這次就帶來了這顆廣角擔當的AF 15mm F1.7 Air。

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唯卓仕Air系列「宗旨」:輕巧小巧、高性價比、同時在性能上並無太多妥協,力求為入門級用戶提供價廉,但卻不存在性能焦慮的選擇。

那這顆鏡頭,能否延續這樣的「宗旨」?這樣的視角,適合什麼樣的場景呢?

外觀設計上依舊是延續了先前Air系列的簡潔設計風格,鏡頭除了對焦環外沒有別的操控撥桿或按鈕,整體為塑膠材質,這也使其非常輕便,僅重180克,比目前大多數手機還要輕。

濾鏡口徑為58mm,和先前同屬Air系列的三顆鏡頭(25mm F1.7、35mm F1.7、56mm F1.7)有所不同。

它仍舊是延續了Air系列在畫質方面不妥協的傳統,這顆鏡頭在用料方便仍然足夠紮實,鏡頭使用10組12片光學結構,其中包含了3枚低色散鏡片、3高折射率鏡片、2枚非球面鏡片,考慮到它的定位,這個用料可以說非常有良心。

這是一支半畫幅的鏡頭,等效焦距約23mm,這個焦段其實大家可能會很熟悉,因為它就約等於現今主流手機的廣角主攝焦段。
無論是什麼價位的手機,至少都會配備主攝,所以23mm這個焦段,或許也是當下你最習慣的焦段之一。

倘若一位常用手機攝影,漸漸開始不滿足於手機的畫質、操控表現,準備開始「入坑」相機。那這顆鏡頭搭配諸如索尼ZV-E10M2這樣的輕量APS-C畫幅微單,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入門選擇。

那我們就來看看這樣一個“手機焦段”,能拍出什麼樣的畫面?

雖然是廣角焦段,但它有著F1.7的大光圈,可以拍出強烈的虛化效果。

全開光圈拍攝時,它能帶來的氛圍感十足,並且由於是物理大光圈帶來的光學虛化,相比手機使用AI計算出來的虛化效果要自然真實得多。

它的最近對焦距離大約為0.23米,也可以用來拍這樣的靜物特寫,並且我們發現,它即便是在最近對焦距離來拍攝時,其畫質表現仍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。

銳利度方面向來是唯卓仕Air系列最不需要擔心的點,還是以這張人像為例:

我們放大來看,這個銳利度表現確實是非常頂了,無論是樹葉的脈絡還是小姐姐的頭髮、皮膚細節等都足夠豐富,完全是達到了數毛級的體驗。可以想像,如果可以搭配像素數較高的機身,其表現應該會更強。
放大:

可見,它在畫質、虛化方面仍然具有巨大優勢,同時其焦段非常“熟悉”,可以快速上手,並非是“手機焦段不值得買”。

作為廣角焦段,相比中長焦來說,它能更輕鬆地交代出周圍的環境,並且可廣角可近攝特寫,實際上是很適合作為旅拍記錄的鏡頭的。

這個視角,其實也比較適合用來錄製Vlog,我們讓模特兒小姐姐嘗試了一下自拍的視角,得益於較輕的重量,握持起來非常適合。

鏡頭採用的是STM馬達,我們嘗試連拍一組模特兒的動態畫面,發現整體的合焦率非常高,幾乎達到了99%,顯示這顆鏡頭可以充分發揮索尼機身的對焦性能優勢。

連拍合成動圖:

其實這顆鏡頭還有一個“隱藏絕技”,經過實測發現,它的像場實際上可以基本覆蓋全畫幅
我們將其安裝在搭載了全畫幅感測器的索尼ZV-E1上,開到最大光圈F1.7進行測試,可以看到其暗角雖然會很明顯,但還是基本可用的,此時畫面可是實打實的15mm,已經是實打實地進入了超廣角的區間。
如果透過數位變焦到約1.2x,暗角大幅減輕,此時畫面仍有約等效18mm,其實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可用性。

拍攝畫面僅做Log還原,未進行任何處理:

我們搭配具有2600萬像素的APS-C畫幅感測器的索尼ZV-E10M2進行理論測試。
    001 解析度測試
在光圈F1.7全開時,其中心銳利度非常高,標版最高一擋的線條仍然足夠清晰;邊角畫質相對中心相對模糊,但仍然不錯。
在光圈收縮至F2.8後,畫面中心整體的對比度進一步提升,此後都維持到很高的銳度水平;邊角則是在F2.8時分辨率有明顯提升,在F5.6-F8左右最為紮實,整體對比度較高。
在F11之後因出現衍射,中心和邊角畫質均出現較明顯的下滑,在大多數拍攝場景下,建議在F8及更大的光圈下進行拍攝。

    002 虛化測試

儘管這是一顆廣角鏡頭,但得益於F1.7的大光圈,它仍然可以拍出比較強烈的虛化效果。仔細來看,靠近中心的區域還比較圓,但在離開中心後便迅速因口徑蝕而呈現檸檬狀光斑。
看來,即便略微增加了濾鏡口徑,廣角+大光圈的情況下,光斑還是比較容易受到口徑蝕的影響。
    003 畸變測試
這顆鏡頭在光圈全開時有輕微的枕型畸變,在實拍中其實不算特別明顯。
我們測試時後期軟體尚未提供畸變校正文件,但據說正式上市後會提供校正文件。
    004 暗角測試
這顆鏡頭在F1.7光圈全開時存在一些暗角,收縮到F2.8時有明顯減弱,在F4後幾乎不可見,暗角在後期中比較容易修正,對日常拍攝影響不大。

    005 色散測試

鏡頭在光圈全開時,高光邊緣會存在一定的紫邊色散現象,由於我們拍攝時幾乎是貼著最近對焦距離拍攝,再將畫面放大後查看,這本就是相對不利的工況,能觀察到色散也是情理之中。
收縮光圈至F2.8時,色散現像有較明顯的緩解;在收縮光圈至F4時,色散已比較難以察覺。

    006 呼吸效應測試

這顆鏡頭的呼吸效應很低,鑑定為“不能呼吸”,可以更放心地利用它來拍攝Vlog影片等。

    007 對焦測試

這顆鏡頭和先前的Air系列相同,使用了STM馬達,實測其對焦響應速度不錯,加上在實拍體驗中,我們發現它的合焦率的確很高,唯卓仕讓這顆STM馬達做到了更好的對焦體驗。

    008 眩光鬼影測試

使用30W的點光源攝影燈,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直射鏡頭,可見這支鏡頭整體眩光控制不錯,在直射時也沒有大面積泛白、掉對比度的情況,不過在部分角度下畫面會出現一些鬼影,需要在拍攝時注意規避、或合理利用以創造特定風格。

    009 色彩傾向測試

使用色溫5600K攝影燈打亮環境,使用標準模式拍攝德塔顏色色卡和手辦,和肉眼所見進行主觀對比:對於色彩情況相比肉眼偏冷,更符合大家的普遍審美,對於其他各個顏色的還原較為準確,並沒有特殊的傾向性。

結論

唯卓仕Air系列一直是國產鏡頭中的性價比擔當,而這一系列也並未在畫質上做出太多妥協,它依舊做到了我們開頭所提到的「宗旨」。
說回到等效23mm這個焦段上,很多人會認為這個視角類似手機,隨著手機影像的不斷發展,這一焦段是不是「不必要」?但結果並非如此,從我們測試中可以看到,在畫質、虛化等指標上仍然有著巨大的優勢,也很適合Vlog錄製等使用場景。而反過來說,這「熟悉」的焦段,結合它輕巧小巧的體積和高性價比的價格,使其很適合和各家的輕便半畫幅相機組成入門級套裝,讓許多新手用戶也能輕鬆上手。
另外,別忘了唯卓仕目前已經推出了25、35、56mm三顆Air系列的APS-C片幅鏡頭,還都提供了E/X/Z卡口版本,相似的體積、同樣的高畫質、和高性價比,完全可以用這套鏡頭,持續拓展創作題材!
優點:
1.輕便小巧,利於攜帶
2.等效約23mm廣角焦段,上手快,適合從手機攝影過渡到相機的新手用戶
3.高性價比
4.畫質方面無太多妥協
缺點:
1.光圈全開時畫面有一些色散現象
出處:影像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