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Viltrox 在今年 Q2~Q3 之間推出了「AF 50mm f/2 Air」這顆標準大光圈定焦鏡頭,同時提供 Sony E-mount 與 Nikon Z-mount 兩種接環,主打的就是「輕便 + 高性價比」,台灣公司貨甚至不需 5K 就能入手,可以說是副廠派玩家的福音。Air 家族以 APS-C 鏡頭佔多數,全幅另外的三顆選擇還有 20mm f/2.8、28mm f/4.5、40mm f/2.5,不過能稱得上是「大光圈定焦鏡」的我想也只有本篇主角「AF 50mm f/2 Air」,大光圈之餘亦能維持鏡身的輕巧便攜,這點更是難能可貴!
/// AF 50mm f/2 Air 外觀及特色介紹

塑料鏡身絕對是輕量化的關鍵,AF 50mm f/2 Air 的重量僅 205 公克,體積更是只有 65 x 56.5(mm),看到這裡 E-mount 的玩家想必會直接聯想到到原廠的「SEL50F18F」,其最大光圈比 Viltrox 這顆多了 1/3 級,便攜性其實大同小異,不過「SEL50F18F」的價格貴了近 2.5k,我想這或許是精打細算型玩家會在意的部分。

接著看到光學結構 AF 50mm f/2 Air 採用 9 群 13 枚設計,包括 1 枚非球面鏡片、3 枚 ED 低色散鏡片、4 枚高折射玻璃,這用料要比「SEL50F18F」要豪華太多了;內部鏡片組除了有 高清奈米多層鍍膜的加持,58mm 的前玉亦加入防水防污塗層。鏡頭口徑為 58mm,其最近對焦距離 0.51m,放大率約 0.11x,說實在的要特寫小物或餐桌上的美食都很吃力,這算是它的弱項。

盒裝含收納袋,隨鏡會附上同為塑料材質的遮光罩,其型號為 PL-120A,圓筒狀造型內緣僅作消光處理。

AF 50mm f/2 Air 搭載 STM 步進馬達、採用內對焦設計,搭配濾鏡與可變 ND 很友善。外殼以輕量化為前提,用料是硬質塑料,設計走極簡路線;光圈範圍 f/2~f16,提供對焦環、沒有光圈環、更沒有防滴防塵膠圈,整體組裝紮實沒有鬆垮感,算是對得起價格。.

鏡尾還有 USB-C 可自行升級韌體,後續改善 AF 或相容性都比較有保障,沒意外的設計、組裝都來自中國,畢竟就是對岸的品牌,同時也漸漸讓大家見識到 Viltrox 物美價廉的優勢。

本篇全程都是搭配 Sony A1 與 A7R5 來作業,來看看售價不到 5K 的副廠鏡頭,在面對 5000 萬畫素及 6100 萬畫素時的表現究竟如何吧?!
/// 對焦速度測試
搭載 STM 步進馬達的 AF 50mm f/2 Air,對焦速度表現並沒有像原廠鏡頭那樣絲滑 XD,從影片中可以感受到它比較溫吞的對焦過程,不論單次對焦或連續對焦皆是如此,我會比較建議用在日常使用而非拍攝工作上。
/// 呼吸效應測試
建議可直接跳轉到後半段來看 f/16 最小光圈時的呼吸效應表現,其結果比我預期中的還要好,畢竟副廠鏡頭皆不支援「呼吸補償」,所以這樣的影響程度對我來說已經很輕微了。
/// 畫質測試
AF 50mm f/2 Air 所用上的「1 枚非球面鏡片、3 枚 ED 低色散鏡片、4 枚高折射玻璃」,都是成敗畫質的關鍵,面對 50MP 高畫素時,中央 f/2 便是工作光圈,大概到 f/11 都還可接受;如果在意邊緣畫質的話,我會建議 f/5.6 開始是最理想的選擇,工作光圈差不多也在 f/11 之前。

/// Viltrox AF 50mm f/2 Air 使用心得與結語
講到 Sony E-mount「50mm 定焦鏡」,如果你手邊只有預算跟輕便兩個條件,那 Sony 的 FE 50mm f/1.8 通常會被自動列為首選,不過 Viltrox AF 50mm f/2 Air 經過吉姆實測後才知道,原來這顆標價更親民的小鏡比想像中更能打,同時它的定位也非常明確,就是一顆平價、輕巧、畫質優秀、且能透過 f/2 大光圈輕鬆營造淺景深的全幅標準鏡頭。
它在畫質整體表現,雖然還無法與 Sony 的 G 鏡頭相抗衡,但絕對有碾壓 SEL50F18F 的實力 ,且人眼追蹤及目標偵測全都支援,以不到台幣 5K 的售價,能提供如此高的性價比,絕對是攝影新手或追求輕便隨身玩家的絕佳選擇;從部分實拍結果來會發現,Viltrox AF 50mm f/2 Air 在焦外散景會呈現輕微的二線性,如果抗耀光、0.11x 的放大倍率及輕微的二線性你都能接受的話,那麼這顆 Viltrox AF 50mm f/2 Air 絕對值得你列入口袋名單,畢竟便宜治百病嘛!